10月17日,央视新闻直播间“秋天来了,秋收故事”主题栏目走进安徽芜湖南陵县的秋收现场。今年7月,南陵县遭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,在这样的考验面前,受灾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换得了来之不易的秋收果实。
点击观看视频:
报道内容如下:
画面中是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的水稻田。延续千年,这里一直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“芜湖米市”的主要产粮区,因此,自古就有“芜湖米市,南陵粮仓”的说法。今年水稻的收割期比往年推迟了七八天,眼下,稻浪金黄,田野飘香,而这一片丰收景象却是来之不易。
谷王水稻收割机丰收“江南粮仓”
籍山镇三连村的朱天军是这儿的种粮大户,从2011年开始,他承包了1100亩田,其中有800亩用来种水稻。但让老朱没想到的是,今年7月的一场强降雨,让他家所在的三连圩出现了严重内涝,800亩水稻淹没在水里,泡了七天。当时正值水稻的抽穗期,看着稻苗被闷在水里,老朱急得几天吃不下饭。本以为会颗粒无收,老朱只能离开自家的庄稼地,带着全家人避险去了。后来,村里调来了大功率的排水泵,圩区里的水被及时抽干,老朱也赶回地里,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参加保苗护苗。虽然抽穗期耽误了几天,但是绝大多数稻苗都存活了下来。
现在看到的这两块稻田,一边稻穗沉甸,满眼金黄,一边苗肥棵壮,郁郁葱葱。这些绿色的稻禾就是老朱补种的晚稻,要到10月底才能收割。今天一大早,四台收割机就驶进了老朱家的稻田,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,灾后重生的水稻用饱满的稻穗慰藉着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庄稼人。
今年,与老朱有同样遭遇的农户在南陵县还有许多,7月份,特大洪涝灾害侵袭长江流域,像南陵县种植的18万亩单季稻,有12万亩受到了影响。面对大自然的考验,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及时排水、补种、保苗护苗。经过努力,南陵县有6万亩水稻得以恢复生长,还有五万多亩及时抢种了晚稻。
村里的农民说,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在排水、补种、收获、烘干各环节帮了大忙。
江南地区襟江带河的自然条件,孕育出了鱼米之乡的富庶,而水患也考验着人们战胜困难的意志。洪灾过后的秋收场景,呈现出一幅充满新希望的画卷。